六十年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六十年深耕广耘春华秋实
六十年岁月如歌难忘激情年代
六十年风雨兼程不褪仁医本色
始建于1958年的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六十华诞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回顾
这60年来的风雨兼程
这60年来的绚烂辉煌
艰苦创业夯基石
精诚奋进谱新篇
六十年前,我们只是珠江边2间简陋的茅草房,一所只有门诊的卫生院,一枚不起眼的小种子。六十年后,我们是建设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医院,是省内享誉盛名的“健康使者”,更是一棵不畏风雨、不断成长的挺拔大树。
历经60年的风雨沧桑,坚持60年的精诚奋进。我院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学科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目前已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院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人才立院、科技兴院
质量建院、管理强院
科研
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科研发展和设备引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推动医院学科建设、整体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创新医院科研运行机制,激发科研活力,医院高效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搭建不同层次的科研技术平台(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大型设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相继举办了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2项、 市级6项。科研立项省级5项、市级2项、区级2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
人才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科团队是医院建设的核心。我院在医院人才储备和学科建设方面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60年来,我院从建院时仅有门诊逐渐发展为现今拥有16个临床科学和5个医技科室。现有在职员工435人,卫技人员377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57人,中级职称99人,硕士16人。
综合服务
我院以“求实、创新、仁爱、和谐”为院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科联合发展与专科学科建设。保证各科室各有所长,各个开花。
肝胆外科——“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位列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宣讲,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产科——广州市Ⅳ类助产机构,年分娩量近2000例,科室配有先进的中央胎儿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在高危孕产妇救治方面经验丰富,近年开展的无痛分娩技术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妇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骨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等院内重点学科,也在精细化管理的引导下迅速发展,走出了特色。
敬畏生命,厚积薄发。过硬的医疗技术水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专业且丰富的义诊活动,让市民朋友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端医疗服务。同时,我院积极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
成绩
六十年,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提升医疗质量与水平,做出了一些成绩:
“七五”、“八五”心血管攻关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研成果三等奖、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1998年广东省“百家文明卫生院”
1999年 “广东省白求恩先进集体”
2004年 “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2010年被评为区 “文明窗口”
2011年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2013年区卫生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2016年度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市第一名
2017年度番禺区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第一名
2017年医疗质量与安全考评全区第一名
2018年国家级“PAC优质服务医院”
2018年番禺区“三基”“三严”重点科室教案设计比赛第一名
......
蓬勃发展、光泽惠民
“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始终是医院坚持不懈的追求。从志愿献血到精准扶贫,从抗击非典到遏制甲型流感,从旱涝灾害到亚运医疗保障,从交通事故到突发事件……到处都有我院医务人员的身影。医院先后与赫章县人民医院、珠市彝族卫生院、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华潭下镇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协助关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精准帮扶,成效斐然,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志在千里、再创辉煌
回首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前程美好。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历经七任领导班子和员工的不懈努力,医院易地重建工程于2014年5月动工,占地面积62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床位400张,总投资3.05亿元。二期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终期目标病床800张。番禺二院人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未来,番禺二院将“创建以心血管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为愿景,朝着建设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恪守前行历甲子,砥砺奋进争朝夕。我院将统一思想,踏实工作,积极贯彻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发展战略,内强实力,外树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让健康中国蓝图不断从梦想照进现实。